月輪鸚鵡

顏色多樣、價格平易、適應力強的月輪鸚鵡,一直為新手入門的第一選擇,由於牠們生命力及繁衍能力很強,不管是森林、紅樹林、草原、農作區、城市郊區、公園等,在許多不是原生棲息地的地區皆能存活,故族群數量長年不減。
群居性很強,時常數千隻集體活動,穀類、水果、花草、種子皆能作為主食,在野外常與與烏鴉、白頭翁或其他鸚鵡群聚生活。
原產地:印度至非洲境內諸國
學名:Psittacula krameri krameri
英文俗名:Ring-necked Parakeet
中文別名:常被稱為環頸鸚鵡的一種
身長:約40~43公分
熱門品種:紐曼氏月輪鸚鵡、印地安月輪鸚鵡、阿比西尼亞月輪鸚鵡、玫瑰環頸月輪鸚鵡
成熟期:約18~24個月
孵化天數:約22~28天,每次約產3~6顆卵
壽命:15~20年
月輪鸚鵡共有紐曼氏月輪鸚鵡、印地安月輪鸚鵡、阿比西尼亞月輪鸚鵡、玫瑰環頸月輪鸚鵡四個亞種,其中紐曼氏月輪鸚是體型較大的品種,而阿比西尼亞月輪鸚鵡的顏色偏較淡的黃綠色外,其餘外貌近似,差別不大。
月輪鸚鵡的性別辨識並不困難,雄鳥頸部有黑紅環紋,故也稱環頸鸚鵡,雌鳥及幼鳥則沒有,但須注意頸環沒長齊就不能視為一隻成熟的雄性,在配種時要特別注意。野外的月輪鸚鵡會在配對成功時在洞中築巢產卵,雄鳥與雌鳥會輪流撫育,約21~25天就會孵化,幼雛經過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左右即可羽毛長成並離巢覓食。
雄性月輪鸚鵡約在年齡一歲半至三歲時就會長出一道紅黑相間的頸環,這也就是牠們名字的由來,但雌性的則無此特徵,故其性別十分好辨別,唯白種的月輪鸚鵡皆無彩色頸環,須藉助DNA及外科手術。
月輪鸚鵡生命力旺盛,具有很強的氣候適應能力,無經驗的新手飼主同樣適合飼養,其性格與價格也很平易近人,經過多年人工培育,牠們儼然已成為市面上最普遍的平價中型鸚鵡,並發展出許多鮮艷配色的品種,普受大眾喜愛。但因其常群聚至農作物區覓食,尤以造成柑橘、玉米及向日葵等農產品損失慘重,因此被視為農業害鳥。
月輪鸚鵡的習性
月輪鸚鵡個性平易近人,算是少有的籠中逸鳥,不大會認主人,對於逗弄牠們的人都很開心,時常會有搖擺尾部的動作,或是蓬鬆其身體羽毛的表現,不管在一出生還是成鳥的時期飼養,都可培養為親人的寵物鳥,雖然語言能力不是很好,不能如大型鸚鵡一般說出清晰的字彙,但通常在一歲以後就會有模仿說話音調或聲響的慾望了,假以訓練後還是有機會能說幾個簡單的詞。
牠們的繁殖期在冬天至端午節這段時間,在此期間通常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月輪鸚鵡。月輪鸚鵡屬於母系社會的鳥類,在配對時若發生不合的情形,,雌鳥強勢很多,可能會有攻擊的行為,當立即分籠,以免折損公鳥。
野生的月輪鸚鵡會築巢在岩壁裂縫或樹洞中,公母皆會輪流孵蛋,對未出生的下一代照顧有加,故原生棲息地裡一直有著穩定的數量。
月輪鸚鵡的健康與疾病
月輪鸚鵡對於週遭環境的變化表現得不敏感,唯幼鳥時期的寶溫鄉需維持在三十度左右較理想,算是很好飼育的手養鳥。所有的月輪鸚鵡習性都大同小異,食物能餵以穀類、種子、果實,花朵等,另能混合加入人工飼料,食材注重豐富多變性,能避免太單一的食物造成營養失調及免疫力下降,而形成各種疾病。
飼主亦需要在籠中提供新鮮樹枝或安全玩具,月輪鸚鵡與其它鸚鵡類一樣,啃咬的動作對它們有益無害,不僅能打磨時間、抒發壓力,適度的磨喙才不會造成其過度增生,進而引響食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