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鸚鵡介紹

巴丹鸚鵡屬於鳳頭鸚鵡亞科(Cacatuinae)中數量最多的,牠們通常一身雪白,搭配上鮮明的黃色羽冠,可愛討喜的模樣成為台灣鳥店中最常見的中大型鸚鵡。
巴丹鸚鵡的氣質很好也很聰明活潑,說話以及玩小把戲的技巧不錯,也不太會見牠們歇斯底里或攻擊情形,只是可能會有認主人的習慣,面對餵養者格外親密,但對於其他想特別靠近或接觸的人,則可能表現得有傾略性,家人可一同與其多互動,讓彼此更靠近。
原產地:澳洲、印尼境內
學名:統稱Cacatuidae
英文俗名:統稱Cocktoos,全名依品種不同
中文別名:可稱鳳頭鸚鵡,全名依品種不同
身長:約44~51公分
熱門品種:葵花鳳頭鸚鵡(中大巴丹)、橘冠鳳頭鸚鵡(小巴丹)
成熟期:約3~5年
孵化天數:約1個月,每次約產2~3顆卵
壽命:50~60年
巴丹鸚鵡體個粗壯,有著一副強健如金剛鸚鵡般的大嘴和較短的尾羽,年齡漸趨成熟,身上紅色、黃色等羽色會隨之變得更加鮮艷。另外有個好認的特徵,就是頭上普遍都頂著一個羽冠,興奮或激動時會豎起,但雌雄長相相似,其性別難由外觀辨識。牠們的羽冠多為鮮黃色,形狀通常有兩種,比較多像龐克風格的沖天立弧狀,如葵花鳳頭鸚鵡、棕櫚巴丹等;另一種則像圓角扇形的朱路冠,如摩鹿加鳳頭鸚鵡、藍眼鳳頭鸚鵡等,其中米契爾少校鳳頭鸚鵡的羽冠最特別,為少有的車輪冠,由白、黃、橘紅的鮮豔層次構成,像是加冕了一頂印地安酋長的頭冠。
巴丹鸚鵡的外觀羽色多是一身凈白如雪,其潔白無瑕的程度尤以雨傘鳳頭鸚鵡為最,沒有任何一絲顏色的點綴,在國際鸚鵡養殖業中是常見的品種,但因大量走私,野生的數量愈來愈少。
值得一提的,別於其他巴丹鸚鵡,棕櫚巴丹鸚鵡全身黑的發亮,有兩大塊紅褐色且沒有羽毛的臉頰,此特色與金剛鸚鵡一樣,故有人暱稱為「椰子金剛」,是美麗又獨特的大型巴丹品種。
巴丹鸚鵡大多天性活潑聰明,馬戲團娛樂業發達時期,牠們時常被送至馬戲團訓練表演,亦是澳洲當地廣受普羅大眾喜愛的平價寵物鳥。
巴丹鸚鵡棲息地為無污染的廣大森林地,隨季節遷移,多處於海拔1500公尺。有時會出現在人類居住地或農耕區,偶爾會發出響亮的叫聲並侵襲作物,因此當時有人稱之為農業害鳥。
巴丹鸚鵡的習性
許多馬戲團的表演者多為巴丹鸚鵡為主,因其體能好學習能力也高,各種困難的動作都難不倒牠們,只不過叫聲宏亮的巴丹鸚鵡語言能力平平,能說出的詞彙不多。
在野外成群活動時顯得嘈雜,通常都是聲先到影才到,可從聲音追蹤到牠們的蹤影,野生的巴丹鸚鵡喜歡集體出沒,有時在黃昏時,甚至會有數百隻群聚活動在岸邊飲水,為了防止其他肉食性敵人的侵襲,巴丹鸚鵡具有保全機制,有幾隻會負責在有危險時大叫警示,因此就算現多改為人工飼養,每當早晨和傍晚時,牠們還是會有此習慣,而其餘的時間則不常亂叫,大部分算是乖巧的手養鳥。
總是精力旺盛又活潑的巴丹鸚鵡,需要人陪伴及喜愛擁抱的感覺,都是很迷人的特質,唯需注意的是,牠們可能會帶來破壞性的困擾,建議飼主可提供新鮮枝幹或安全玩具,供其肯咬發洩,能降低牢籠的損壞率。
巴丹鸚鵡的健康與疾病
可能是巴丹鸚鵡很好動的關係,胃好似無底洞一樣食量很大,飲食最好有每天定時定量的習慣,以防止過重帶來健康及代謝的問題。
鸚鵡喙羽症(PBFD)較容易出現在巴丹鸚鵡身上。牠們是一種高智商的群居動物,當缺乏關心和陪伴,或多餘的精力無處發洩時,可能會啄光自己的羽毛自殘,甚至咬傷皮膚,而造成細菌感染,重者皮膚發炎潰爛。只要避免強光直射的時段,充足的日曬及戶外活動,除了能補充維生素D之外,更能因為體力的消耗而抒發壓力,提升快樂指數,亦能引導其啄咬適情適性的安全玩具,啟發巴丹鸚鵡過人的雜耍天份,一舉數得。總之多給予牠們關懷與互動,為維持健康長壽的不二良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