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鳥介紹

八哥鳥的別名為台語翻譯的「駕鴒」,在台灣通史中,有段話已提及牠們擁有模仿其他動物的聲音及人語的天賦:「駕鴒,或作迦陵,則鵒也。畜之馴,能學人言。」
八哥鳥一身黝黑的羽色,叫聲粗啞宏亮,不論是農地村落還是城市,遍布台灣的八哥鳥有外來種與台灣原生種,不難發現牠們經常喜歡成群在樹梢或電線杆及電纜線上喧嘩活動,雜食性,主食為昆蟲。
八哥鳥很聰明且神經敏感,已習慣的居住環境若稍有更動亦很容易察覺,可能還會因此而躁動不安。牠們一般都很喜歡親近人,模仿生活中聲響的能力勝高,常聽到的句子更能一字不露說出來,是非常有語言天份的小型鳥禽。
原產地:印度、東南亞、中南半島、華中、華南、海南島,台灣
學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英文俗名:Crested Myna
中文別名:鸜鵒、駕鴒、迦陵、華化、秦吉了、鸚鵒、寒皋
身長:約25~27公分
熱門品種:泰國八哥、家八哥、台灣八哥
成熟期:約4~7個月
孵化天數:約15天,每次約產4~6顆卵
壽命:9~13年
遠遠瞧見猶如穿著一件黑色披風的八哥鳥,總會讓人誤以為是烏鴉,實際上牠們很好分辨,八哥鳥的體型遠遠小於烏鴉,甚至只有其一半的身長,有著一對亮眼的黃色喙足。
常見的八哥鳥有三種,白尾八哥鳥、家八哥鳥、本土八哥鳥。泰國白尾八哥鳥數量最多,特徵為黃嘴黃腳;家八哥鳥又稱眼鏡八哥鳥,眼睛後方有一明顯橙黃色區塊,整體羽色為深褐色;而台灣本土八哥鳥與白尾八哥鳥較為相像,差別在於本土八哥鳥頭頂羽冠較飄長,羽色也較淡,不那樣濃黑。八哥鳥性別的基本檢視,可等其年齡約半年大時,看看嘴喙與臉部交接處,會長一小撮細毛,如是明顯的濃厚且上翹為雄性,反之稀疏及平整則為雌性,除此之外,公母外型皆頗為相似。
一身通體的亮澤黑色,在飛行時展開的雙翅上,露出了對比強烈的大型白色翼斑,非常耀眼,人們仰視之如「八字」一般,故稱八哥鳥。八哥鳥善於模仿其他鳥類的鳴叫聲,亦能學會一整句人類語言,以及可經訓練作一些表演,多才多藝的牠們因而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寵物鳥。外來種的白尾八哥鳥個性強悍,讓本土八哥鳥越來越少,數量反應價格,本土的台灣八哥鳥為八哥鳥中最貴的,依次是家八哥鳥、白尾八哥鳥。
八哥鳥的習性
八哥鳥是群居鳥類,常一批次的棲息在大樹上,啄食著榕果等果實,為雜食性動物,在平原村落的農田中,也可以看到牠們喜歡搶站在耕田的牛背上伺機而動,趁其鬆耕土壤時捕捉翻出來的蚯蚓或昆蟲,每年約於春天繁殖兩次,每次可產4~6顆卵。八哥鳥聲音粗啞,羽色單純不華麗,但牠們依然深受大眾的喜愛,是因其聰明不怕生的個性,以及喜歡模仿聲響,更善於說人語的天賦。八哥鳥約在九個月大蛻變為成鳥之後,方能有說話的能力,雌雄天份差不多,學得快的重點在於從小常常跟牠們說話,如負責教導者的聲音優美且音調較高,更能見其效果。其實越聰明的動物越敏感,八哥鳥也不例外,牠們善於觀察週遭的變化,建議飼主除非必要,盡量別去更動鳥籠內或週邊的陳設,否則牠們一經察覺便可能因為警戒心使然,會緊張躁動大叫而不肯回去或接近了,這樣反而造成彼此的麻煩。
八哥鳥健康與疾病
八哥鳥的野性及獨立性較強,建議從幼雛就開始飼養,較容易馴服聽話。八哥鳥有專用的鳥籠,每週需定時清理,籠底廢紙也要天天更新,以杜絕糞便滋生的黴菌原。在飲食方面,可選擇顆粒較小的飼料餵食幼鳥,餵食前須先將其磨細再加入溫開水混勻成糊狀後,用專門的吸管送入幼鳥口中即可,另外泡過水的食物容易腐敗,隔餐勿食,小小的拉瀉都會使其送命。八哥鳥為雜食性,給予的食物重豐富多樣,除了乾燥飼料外,麵包蟲、蝗蟲等昆蟲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少量的四季性食物如蘋果、香蕉可提供豐富的醣類、維生素及纖維質,都能使牠們更加茁壯健康。
雖然牠們看起來是一身漆黑,但也是十分愛洗澡的鳥類,可在籠中放置水盆供其沐浴,若此時時間為白天的時段,可將牠們連籠放在陽光充足,但不是日光直射的室外,能降低受涼的機率外,還可順便補充維生素D,以及提振正面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外來種的白尾八哥,是在所有八哥鳥中最具有繁殖及生存空間上的優勢,因此已嚴重危害到野生的本土八哥數量,所以不論出自什麼原因,均不適合野外放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